找到相关内容234篇,用时8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导引净业修持

    净土的大安乐法门,飘泊的人生便得以安顿。   心念的安顿对人生的质量与归趣,关联甚密。《金刚经》中,须菩提恭问释尊: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应云何住?云何降伏其?”大乘无量法门,在心性安住与降伏妄心上,各有方法与手段,兹不详述。净宗念佛法门在住心与降心上,直截了当。心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上,身寄寓于西方净土七宝池莲华中。净业行人亦应发广大,普愿法界众生,同生极乐世界。在降伏妄心杂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5143612.html
  • 三坛大戒的意义

    为三聚净戒,亦即三种含摄大乘菩萨慈悲济世的圆融戒法,以使佛子发广大量,誓度无尽众生。一者、“摄律仪戒”,乃断舍一切恶行,含摄诸大乘律仪,密护根门之止恶门;由覆恶离痴,功成德现而为法身佛之因。二者、“...此戒德,内激上求佛道之,外发下化众生之愿,由戒相之行持任运于日用中,规范身心,进而藉事显理,契悟如来自性。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譬如大地,一切万物有形之类,皆依地而住,戒亦如是,戒为一切善法住处。”如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445603.html
  • 禅——生命的微笑

    广大有如虚空,般若是透过广大量和净化心中种种烦恼所披露出来的智慧,波罗密是指从烦恼的此岸到自由喜悦的彼岸。全句的旨意是“大智慧到彼岸”,这就是禅法的精义,亦是空的本旨。  在禅法里头,可以把空字当动词...个人正翟积觉和媒介。特别是禅宗,它完全从心地法门入手,教外别传,以心传的方式,达到自的解脱,见自本性的开悟,从而成佛。  也许你现在要追问,佛陀为什么要拈花微笑呢?很明显的,这是一种意义丰富的象征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753320.html
  • 念佛之金玉良言

    致,难故累劫未成。是以往圣前贤,人人趣向;千经万论,处处指归。末世修行,无越于此。然经称少善不生,多福乃至。言多福,则莫若执持名号;言多善,则莫若发广大。是以暂持圣号,胜于布施百年;一发大,超过...阿弥陀佛。  此真入佛之精要!修余行业,迂僻难成;唯此法门,速超生死。  ——唐.善导大师   当于净土起增进,于阎浮提起厌离心。  ——唐.少康大师   有禅无净土,十人九蹉路;阴境若现前,瞥尔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553743.html
  • 韩国净土信仰的特色——以万日念佛结社为中心

    参加了这次结社。他们发悲心、愿心、广大,念佛方法是精进修习念佛、礼佛、供养佛的“三佛”,将此定为结社的规约。念佛的日数则定为万日。因此,这次结社[的资料]作为朝鲜时代的万日念佛结社的完全的资料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655070.html
  • 把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

    奉献,甘于牺牲,令众生欢喜;我们要有智慧,就得学习文殊菩萨的广大量,赞叹、包容、尊重承事、利益教化众生。正如世亲菩萨所说:“菩萨见诸众生,无明造业,长夜受苦,舍离正法,迷于出路。为是等故,发大慈悲,...结束,一共一百四十一愿,每一愿都有当愿众生,我们要有智慧,就得不忘众生,不离众生,一切为了众生。《净行品》中,所发一百四十一愿,可以说包括了日常生活各个方面。文殊菩萨要求佛子处处用心,回光返照,善用其...

    释宣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0359320.html
  • 谈“布施”

    喜心布施,能远离忧愁苦恼,无所畏惧;以广大布施,将得到无量福报;以清净心布施;将得无上智慧……例如:玄奘法师西行求法,在唐朝贞光五年,抵达中印度,但时,北印度的戒日王,为法师举行学术辩论大会。大会后...粗弊的衣服穿上。会后,其它国王们用自己的钱物向众人赎回戒日王的东西,仍献于戒日王。几天后,戒日王的衣着和配用的宝物,仍和原来一样。所以以广大清净之布施,将会得到无量无边的智慧福德的果报。  为什么...

    传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3160671.html
  • 佛门研究漫言

    进发出的智慧之光,便有了如实道妙的最现实的体悟的证明!  奉劝诸位研究佛法者,不可以世俗、名利、情计、人我去进行,应以广大、菩提,为了慈悲一切,利乐有情,去深入佛法。以四宏誓愿为先导,在...已亲见本来,彻悟自,智慧朗开,事理圆融,则于道法之中,研磨微细习气,究尽无始无明,开发妙能,彻显法性圆光,通达诸法缘起,所谓四无所畏,十八不共法,百八三昧等等,是也。直到究竟圆满无佛道,此乃佛道之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1260897.html
  • 净宗的信愿菩提——是成佛的正因

    苟不发广大,立坚固愿,则纵经千劫,依然还在轮回;虽有修行,总是徒劳辛苦。”故《华严经》云:“忘失菩提,修诸善法,是名魔业。”可见发之急切,不可缓也。  世出世间一切事业,无不由信愿而得成就。世间...净宗的信愿菩提——是成佛的正因  净土宗大倡佛陀度生之本怀,它简洁明快,而且还可以带业往生,一生成就,为后世末法众生提供了快速成就的一种绝妙方法,深受人们的喜爱,在神州大地甚至全球在放光彩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861570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五)

    作恶,皆先发于“”,其后方现之于身口,所谓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,是故欲成就佛道,首先须有“广大”、“清净心”与“深信无疑惑”,进而发菩提,修“菩萨”行,方能成就“佛道”。《佛说超...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,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五)  本文荣获九十三学年度慈航导师奖学金  许胜雄  陆、奉行“法行”真义,证得“佛道”殊胜  观心就是观察起心动念,观察心念的实况、本质。观察的目的在于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463745.html